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丝网印刷工作室是以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丝网印刷”为依托成立的以教学为主辅以科研、实践的机构,它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实践性和独立性。工作室自成立伊始至今已有正式学生成员近20人,部分学员已经毕业,他们有的在平面设计公司工作,有的进行独立插画与艺术创作,有的出国深造,还有的硕士研究生在读……但更多的还没有毕业,继续在工作室学习、生活。工作室的专业教师们一直尝试一种有别于大课、大众教学,而相对独立的训练与培养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专业能力与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辅导,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丝网印刷工作室走出的学生张之梦、高想、陈磊、朱英子、凌艺嘉、龙菲菲、曹巍、郑雅轩等等除了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艺术个性与专业特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丝网印刷工作室”明星“学徒”主题板块系列,正是借助艺术设计学院“艺树”和“丝网印”两个微信公共平台,向更多的人展示我们的“艺设学子”和“丝印明星”,希望我们学院在读的学生以学长们为榜样,活出自己精彩人生!
另注:丝网印刷工作室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除了工作室专业教师廖运升、孙求一的悉心教授外,还与艺术设计学院众多平面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们主要包括:殷辛、闫凤玉、李东昱、霍雨佳、马赈辕、温岳赫、王禹、郭岩、包荣华等等。
2008.9-2012.7
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2013.5-2014.7
辽宁柏和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品牌设计师
2014.7-2014.10
成都承启中医·品牌形象规划
2015.9至今
汕头大学研究生在读·设计管理研究·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
《些许是假象》
文/高想
如若有几面镜子,我站在当中,所能折射出的一定不是同一个自己。那都是谁?我不清楚,也不知自己会更喜欢哪个。
如若看见此文,要清醒!你所見的决不是一则定义,也不是一个范例。你能见的只不过是一个陌生人路过中的一段时光。我和你沒有交集,没有交织的情感,自然编织不出对你有影响的毛衣(這話說在冬天,还得是在你需要毛衣的情況下)。所以,看过就忘是阅读此文最好的方式。
由于我离开学校的时间差不多也有大学时间的3/4了,所以让我用很清新的口吻去讲感受对我来说有点难。当然我也不是老鬼。如果拿毕业年份当作分界线的话,我的感受差别还是蛮大的。这没有好坏之分,而是我在不同环境与选择中怎样找到平衡的问题。
大学特别是工作室之于我是个治愈的地方,带给我更多的是一个温暖的有归属感的空间,在工作室结识的良师益友们是当时在咱们学校普遍氛围中不常感受的。所以我和几个相识的朋友都很珍惜,也会留恋。但若想强烈感受自我的进化,正确使用工作室的方式,不只是你做了多少手头工作的充实,也不是不走心的任凭每日时间的流逝,而是在做事情或发呆中都可以去感受每日的阳光与风,哪怕是阴雨。因为那是一剂影响未来的催化。只有你重视自己的感受,才会树立一个独立的自我。
这个空间会给你很多可能的想象。
你要学会真正的信任,而不是轻信。
你要多问为什么和凭什么,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迎合与妥协。
你要承认自己无时不刻的无知,接受不完美,卸下那些虚空的思想枷锁,面对一切。
你要充满好奇,而不要总是带着经验做事,那样只会耗损你的新鲜感。
这算是我的箴言吧~
之于大学后的我,也是基于如上总结的话,走到了现在的时空里,但你能看见的绝对不是最好的我,因为那个最好不存在,有的只是不断的变化。我还仍饱有懵懂与好奇之心的继续成长着。
写在最后的话
特别提醒:
1.以下作品案例,只是自己罗列出的学习过程而已。切勿模仿,以免勿入歧途!
2.最后一案例策展内容是现在我学习的新内容,图文所呈现的是现在团队师生及艺术家本人共同合作创造的,而非个人。
不得不提的毕业设计。中间经历过1/2的文件损坏,因为不喜欢草率赶工,所以不得不重新来过一遍做毕设的惨痛经历。
在公司上班做的一个北京的古玩城品牌。这算作为新人很用心的一个案例。虽然我并不是很喜欢客户选择这个结果。
公司工作的另一个满族文化博物馆案例。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设计。
一份婚礼请帖的设计,我比较喜欢做这类题材,为了讨喜气。
开始接触网页设计,制作一个首饰设计师的网络页面排版。
一发不可收拾的网页设计,但说实话,工作方法的不科学会导致我对这个工作的厌恶。虽然我喜欢设计。
未成熟的若干设计尝试。
因为本科时学的平面设计,工作也在做品牌,但最终觉得目前所能接收的能量并不符合我想要靠近的初衷,所以我没有继续默默的工作。而是带着这两年的些许困惑与想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了现在所学的设计管理方向进行研究。
大料有话说
就像高想说的“如若有几面镜子,我站在当中,所能折射出的一定不是同一个自己……”,我与高想的交集,工作室与高想的交集都是如此。在专业上我教授给她的似乎并不多,她在工作室多是静静地看书,偶尔或与大家说笑或与我闲聊,而我们的话题多与设计无关。或许是大量的阅读使她的思想多元、逻辑缜密,轻易就让我忘记了她的年龄,看似不着边际的“无聊”话题,总会有所收获。教学相长,与她交流很舒服。毕业后她先是就职专业平面设计公司,后又从事自由文创品牌规划,今年九月她终于如愿考上了汕头大学设计管理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公司到学校再到专业的选择,我相信在偶然中能够显现其对内心自我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具体规划的睿智。丝网工作室之于高想是片面的,只有我的阐述绝不能代表高想在学校期间的全部,之前我邀请了学院其他两位对高想影响很深的专业教师写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能成形,在这里观者只能管中窥豹了。高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她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我希望她能活出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