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
首页 - 党团建设 - 学习园地

随身听|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第九期】

来源: 艺术设计学院 添加时间: 2022-05-08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供了我国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理论原则,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以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目标导向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实质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和各项指标融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就是要追求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全面绿色发展社会、高文明高品质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社会、高素质生态理性现代人社会,稳步走向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
  以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的重大社会革命,在以下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根本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学说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世界各国在普遍交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以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革命,也是一项任务繁多的系统工程。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观念基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是最为基础性、最为根本性的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软实力作为软规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指导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先进理念,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深刻地体现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一种生态文明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与生命危机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智慧。
  其次,在体制机制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依靠最严格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最有约束力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提供制度之治。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和价值导向,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把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诉求、生态权益保障等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作为重要导向和重要约束。
  再次,在技术创新上,要大力采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提供技术支撑。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的研发以及推广运用,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使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成为社会时尚,促进企业为顺应和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绿色消费观念而不断地研发和采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污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在增强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国家竞争力。不断研发和推广运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最后,在行为方式上,要大力倡导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提供行为动力。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首要原则,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优势作用,确立执政党和各级政府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组织者、主导者和领导者,企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生力军,公民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主体,加快构建组织领导有方、动员实施有力、举措落实有效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在各行为主体共同努力下持续健康发展。
1713246900564.jpg
1713246910125.jpg
  
  
编辑/王珊珊
审核/王珊珊、胡悦、王克君
浏览量:498